“互聯網+醫療健康” 讓百姓從容就醫

2018年04月17日09:4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互聯網+醫療健康”讓百姓從容就醫

  廣東省中山醫院腫瘤專家通過廣州互聯網醫院的線上平台為廣東英德市九龍鎮太平村一名村民進行診斷。(龍巍/新華社)

  近年來,“互聯網+醫療健康”逐漸進入百姓生活中,給百姓就醫帶來便利的同時,由於該領域的參與主體多、涉及領域廣,也存在隱私安全風險高和醫療質量如何有效監管等諸多問題。

  記者從4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獲悉,我國即將出台《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從服務體系、支撐體系、加強行業監管和安全保障等三方面有效規范“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以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健康需求。

  醫療質量和安全是根本

  “互聯網+醫療健康”給百姓帶來便捷的同時,看病的時間和費用等成本也會隨之降下來。“但是,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醫療的質量、醫療的安全絕不能降下來,這是文件中始終堅持的一個原則。”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強調。

  從醫學角度來說,患者看病分為初診和復診。“在互聯網上進行初診是絕對禁止的,世界上各國都是這樣要求的。”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指出,醫生初診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做一些體格檢查,甚至還需要進行一些心電圖、B超、檢查、抽血化驗等輔助檢查,才能夠對疾病作出一個科學判斷。

  而針對部分常見病和慢性病,“互聯網+醫療健康”可以提供復診醫療服務。焦雅輝介紹,比如長期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在病情沒有發生變化、長期維持穩定的時候,醫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患者的檢查和檢驗指標,開一些長期處方或者簡單地調一調藥。

  但是有一些病,僅僅通過互聯網,醫生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焦雅輝拿腫瘤舉例說,有一些腫瘤患者,在作出腫瘤的診斷治療后,要通過抽血化驗、影像等多種方式來查看腫瘤有沒有復發。如果僅僅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醫生沒有辦法獲得足夠的准確信息來作出科學診斷。

  “另外,因為兒童疾病變化非常快,我們尤其不建議對小孩特別是低齡小孩通過互聯網看病。”焦雅輝強調。

  全程監管責任到人

  在很多人眼中,“互聯網+醫療健康”主要通過網絡進行,流程、方式方法等和傳統的實體醫院不太一樣,醫患互相也見不到面,雙方對這種醫療行為都有所顧慮。

  “因此,監管一定要跟上,確保人民健康安全。”國家衛健委規劃與信息司司長於學軍強調,積極探索和創新新的技術、新的產品、新的業態、新的模式以及各個方面相融合的監管方式。

  他介紹說,文件從三個方面對該領域提出了監管要求。“首先要明確行為的邊際。我們會盡快研究出台規范互聯網診療行為的管理辦法,明確監管底線。”同時,要按照深化“放管服”的要求,降低准入門檻,但要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確保健康醫療服務的安全和質量。

  “其次要強化責任。防范風險最核心的是要各負其責,誰提供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誰就必須要負責任,這是基本原則。”據於學軍介紹,比如互聯網醫院的發展是以實體醫療機構為依托,責任的主體就還是醫療機構本身。在監管方面的原則是按照屬地化管理,實行線上線下統一監管。

  於學軍指出:“我們特別強調第三方平台的責任,例如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平台等這樣的第三方機構,他們應該確保提供服務人員的資質要符合相關規定並承擔責任。”同時,要建立醫療責任分擔機制,也就是推行在線的知情同意告知,防范化解醫療風險。

  他指出,第三方面就是要通過一些措施做到“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產生的數據全程留痕,可查詢、可追溯,同時保証訪問處理數據的行為可控、可管,確保患者的就醫安全。“一方面,我們將建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監管端口,所有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和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平台,需要及時將數據向區域的全面健康信息平台進行推送、傳輸和備份。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將通過監管端口對互聯網醫療行為進行動態監管,確保醫療質量和安全。”另一方面,通過推進互聯網可信的體系建設,加快建設全國統一標識的醫療衛生人員和醫療衛生機構的可信醫學數字身份、電子實名認証、數據訪問控制信息系統,同時還要完善醫師、護士、醫療機構電子注冊系統,方便百姓的查詢。

  近年來,數據泄露事件屢有發生,而醫療健康信息涉及個人的隱私,社會也很關注。曾益新強調,在保障數據信息安全方面,要建立統一規范的數據標准,在此基礎上制定健康醫療大數據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產權保護的法規,嚴格執行信息安全和醫療健康數據保密規定,嚴格管理患者信息、用戶資料和基因數據等這樣一些個人隱私相關的信息。

  多舉措鼓勵“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

  據介紹,文件將從醫療、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簽約、藥品供應保障、醫保結算、醫學教育和科普、人工智能應用等七方面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服務融合,涵蓋醫療、醫藥和醫保“三醫聯動”等多方面。

  曾益新介紹,文件允許依托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比如,北京醫院本身是一個實體醫院,可以依托北京醫院再建一個北京醫院互聯網醫院。這對醫院來說,等於拓展了業務范圍,拓展了服務半徑。同時,也支持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搭建互聯網信息平台,開展遠程醫療。

  在優化互聯網家庭簽約服務方面,文件也有明確規定。曾益新介紹,可以促進家庭簽約服務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網上開展簽約服務可以提供在線健康咨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和延伸處方等服務。

  在“互聯網+藥品”供應保障服務方面,“我們明確對線上開具的處方經過藥師審核以后,醫療機構和藥品經營企業,可以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配送。”曾益新介紹。

  同時,還將推進“互聯網+保險結算”逐步拓展在線結付功能,包括異地結算、一站式結算來方便病人。“到2020年,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分時段的預約診療和智能導醫分診、候診提醒、檢驗結果查詢、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曾益新介紹,鼓勵中西部地區、農村貧困地區和偏遠邊疆地區因地制宜進行相應發展。

  鏈接

  互聯網醫院主要有兩種模式

  1.以實體醫療機構為提供主體,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拓展服務時間和空間,並且把互聯網醫院作為醫療機構的第二名稱,互聯網醫院提供的服務要和實體醫療機構相關診療科目相一致。

  2.一些互聯網公司和企業申辦互聯網醫院,借助優質的專家資源為患者提供服務,但互聯網醫院必須落地在實體醫療機構,線上線下監管要一致。

  互聯網醫療服務分為兩類

  1.圍繞給患者看病的核心業務,例如遠程醫療、部分常見病和慢病復診。目前,相關部委正在起草制定互聯網診療的管理辦法,會進一步明確互聯網診療的底線、邊界,在這個邊界范圍之內,可以提供何種服務。比如遠程醫療。另外還有家庭醫生對他簽約的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和在線咨詢服務。

  2.非核心業務。借助互聯網平台提供預約挂號、預約診療、手機支付、在線查詢化驗和檢查結果等輔助服務。(記者 金振婭)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