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10日電 “2018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於今日在蘇州開幕。大會以“智能體驗·智慧生活”為主題,展示創新成果、分享實踐經驗、共商發展大計。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主辦方供圖)
王新哲表示,當前,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推動產業升級、助力經濟轉型、促進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15年7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將人工智能作為推進“互聯網+”重點布局的領域之一。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對我國人工智能發展進行了系統規劃和部署,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強調,“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工信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將人工智能作為推動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積極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務實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一是加強產業發展布局。工信部於2017年12月出台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明確了未來三年產業發展的重點和目標。
二是推動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工信部會同相關部門,統籌資源,支持計算機和智能終端產品的基礎軟硬件、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等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和創新應用,筑牢人工智能發展的產業基礎。
三是促進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工信部鼓勵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各環節的創新應用,系統提升制造裝備、制造過程、細分行業應用的智能化水平。
四是推動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機器人、智能語音等重點領域發展。工信部出台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准體系建設指南》《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指導建設國家機器人制造業創新中心、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制造業創新中心等。
王新哲在致辭中提到,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預計到2020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在重點細分行業方面,語音識別、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創新活躍,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機、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等智能化產品已有較好的技術和產業基礎,部分細分領域的產品已經走在了國際前列。在融合應用方面,從生活到生產,從制造到服務,人工智能應用不斷拓展深入,制造、物流、家居、醫療、安防、交通、零售等領域“智能+”新技術、新模式快速涌現,推動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能安防等應用升級。在區域發展方面,人工智能產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人工智能企業達2000余家,其中北京、廣東、浙江、江蘇、上海五省市相關企業數量均超過百家。目前,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專利數全球佔比22%。
下一步,工信部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部署,搶抓發展機遇,釋放發展潛力,努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邁上新台階,有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具體計劃如下:
第一,突破核心技術,增強發展動力。推動產、學、研、用之間融合互動,引導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夯實智能傳感器、人工智能芯片和基礎軟件等產業核心基礎,加快關鍵共性技術研發,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各行業融合發展。
第二,深化融合應用,升級智能制造。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培育推廣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業態,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實現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第三,加強部省協同,打造產業集群。強化部省合作聯動,在推動重點地區優勢產業發展的同時,鼓勵引導各地區結合自身基礎和條件,加快打造一批特色突出、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
第四,完善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環境。加快建立人工智能標准、測評、知識產權等服務體系,推動建設行業訓練資源庫、標准測試數據集和開放平台,構建人工智能基礎支撐平台。推動完善相關政策,特別是人才、財稅、金融等政策。
蘇州作為長三角產業、科技、人文和經濟發展的重鎮,近年來以蘇州工業園區為重點,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在人工智能技術、產業、應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希望蘇州以此次‘智博會’為契機,進一步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為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做出積極貢獻。”王新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