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了 為你解讀元素的那些事兒

趙鵬

2019年04月16日07:56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人民網北京4月16日電 (趙鵬)今年是元素周期表誕生150周年,也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昨日,由北京科學中心主辦、北京科技報|北科傳媒承辦的科學咖啡館系列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球幕館中廳舉辦。活動以“元素有序,萬物無窮——遇見元素周期表150周年”為主題,講述了元素與周期律不為人知的故事。

全球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言人、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姜雪峰

(主辦方供圖)

聽“硫元素代言人”講述,硫為啥不可或缺

在演講環節,姜雪峰以《從化學元素開始,愛上科學》為題揭開了硫元素的“善意一面”。“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發起,向世界范圍征集評選118位優秀青年化學家,截至目前,中國共有三位青年科學家入選,姜雪峰是中國首位入選的代言人。

姜雪峰告訴觀眾,化學的核心是元素,位於第三周期第六主族的硫元素,不僅是一種生命元素,還是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礎。雖然直到1777年硫元素才被發現,但在最古老的煉丹著作《周易參同契》中已經有制備硫化汞的記載,如今硫化學已經涉及到光電材料、藥物、食品等多個國計民生領域。2016年前200名零售藥品中,含硫藥物就達到33個。硫在藥物中,對藥溶可調性、代謝可控性、分子識別多樣性等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他同時表示,硫化學確實也面臨著有毒、可控性差、兼容性低的科學挑戰,和惡臭、污染環境、不穩定等生產困境。為突破硫化學的這些難題,姜雪峰的課題組運用“無機硫向有機硫轉化”理念,構建“3S”(Smelless/Stable/Sustainable)綠色硫化學,未來將繼續發展無機硫鹽轉化模式、發展高氧化態硫轉化模式,運用綠色化學方法助力自然界硫循環。姜雪峰希望,在科學史中為硫化學書寫篇章,在產業鏈中,尤其是藥合成中讓硫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姜雪峰還鼓勵青少年從事科學研究,要有不放棄、不冒進、步步為營的精神。他表示,“科學的美,無以倫比,百轉千回,她讓我們不再懼怕、不會彷徨,是人類最美麗的追求之一。”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研究員蔣尚達(主辦方供圖)

150年,元素周期表都經歷了什麼

提起化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這張元素周期表。不過,人類對元素周期規律的認識並非一蹴而就。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副研究員蔣尚達,以《從正多面體到元素周期律》為題,講述了元素周期表經歷的發展節點。

他告訴觀眾,中西方對古典元素說有不同的態度,古希臘哲學家將正多面體與元素聯系在一起,而中國最早的元素說則是從五行學說開始的。近代原子論和分子論的發展,逐漸探尋到元素的本質,也為發現元素之間的規律奠定了基礎。

1869年,35歲的門捷列夫發表了為63種元素排序的元素周期表,並為預測的未知元素留下空白位置。這個發現影響至今,但門捷列夫卻並未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蔣尚達介紹,原子量的測定也有中國人的貢獻。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晚年從事同位素質譜法測定原子量的研究,測得的銦原子量被國際採用為新標准,這是國際上第一次採用中國測定的原子量數據作為標准數據。

通過講解元素和周期律的發展,蔣尚達還為青少年提出了“歸納總結是科學創新的重要源泉”“永遠不要人雲亦雲,敢提出自己的觀點,但前提是充足的文獻調研、扎實的實驗証據、縝密的邏輯推理”等科學研究的小提示。

第53屆門捷列夫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青少年揮旗出征。(主辦方供圖)

中國青少年首次組隊參加門捷列夫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

主題演講后,活動現場還舉行了第53屆門捷列夫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青少年出征儀式。門捷列夫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是三大國際化學賽事之一,是世界青少年最高級別的科學技術競賽項目之一。今年,來自中國的青少年將首次參加這一賽事。本次出征的同學們都來自同一所中學——北京市陳經綸中學。該校校長牟成梅表示,孩子們對化學有濃厚興趣,為此而努力學習。本次出賽成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在參賽過程中體會努力和奮斗。

姜雪峰為中國青少年首次組隊參加門捷列夫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舉行了出征儀式。之后,現場迎來沙龍環節,兩位演講嘉賓分享了自己最喜歡的化學元素和喜愛它們的理由,並回答了現場觀眾們關於“新元素會不會與元素周期表已有元素有沖突”“科幻作品中,隻吃藥丸就能維持生命的情節能實現嗎”“所有科學終將走向哲學”“元素周期表有沒有鏡像”等提問。

本次《元素有序,萬物無窮——遇見元素周期表150周年》是北京科學中心品牌活動“科學咖啡館”的第三場,由北京科技報|北科傳媒承辦,也是“講給青少年的科學”系列講座的組成部分。參與本次活動的有通過北京科學中心微信公眾號和科學加APP報名的學生和家長,還有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的學生代表。沒能來到現場的科學愛好者也通過科學加app觀看了活動全程的直播。

另外,青少年們也可以加入科學通訊社,將自己對活動的收獲和感受寫成文章發表在“科學加”APP上。優秀的稿件將有機會獲得兩位主講嘉賓的點評並刊登在《科技生活》月刊上,全國發行。

據了解,科學咖啡館的沙龍活動還將持續,5月份將針對動物領域開展系列科普講座。講座將邀請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用生動簡單的語言,用青少年易於接受和理解的方式進行講授。

(責編:趙鵬、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