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1周的“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內蒙古巡講活動近日在巴彥淖爾市舉行。在30場科普報告巡講中,科普專家們用自己長期在科研一線工作積累的豐富知識,以形象生動的方式深入淺出地為青少年講解科學熱點問題,分享新銳思想和人生理念,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
田如森為孩子們科普中國航天知識
5月13日,由內蒙古科協主辦的“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內蒙古巡講活動在巴彥淖爾市啟動。
該活動為期1周,在巴彥淖爾市7個旗縣區的30所中小學校開展了30場科普報告巡講,約近8000名師生到現場聆聽。此次活動,邀請到龍樂豪、金聲、田如森、王水弟、焦國力、楊平等6位學術造詣高、科普報告經驗豐富的科學家組成專業化科普報告隊伍。專家們用自己長期在科研一線工作積累的豐富知識,以形象生動的圖片、視頻、動畫等方式深入淺出地為青少年講解科學熱點問題,分享新銳思想和人生理念,有料又有趣,受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
有料有趣的科學課堂
“讓我們先從一個故事開始。假如你在回家路上遇見一位制造星球的公司老板,設想一下,公司的結構會是怎樣的?”楊平教授以科幻電影片段開場,設置了一個科幻懸念,瞬間引爆現場同學們的無限遐想。
5月13日,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實驗小學報告廳內,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楊平為該校師生帶來一場科普盛宴——《科學幻想中的科學與想象力》。楊平或娓娓道來,或旁征博引,帶領大家在虛擬與現實的時光隧道中穿梭,讓人耳目一新。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國最厲害的戰斗機叫什麼嗎?” “是殲二零隱形戰斗機!”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科普作協國防委員會副主任、空軍大校焦國力與同學們不斷互動,孩子們積極參與、踴躍發言,使得講座氣氛熱烈、高潮迭起。短短1個小時的時間,同學們不僅感受了太空環境和航天技術的神奇,更了解到教科書上沒有的科學知識,受益匪淺。
“作為軍事迷,焦國力爺爺響亮的名字經常出現在百科上,這次見到他本人,我非常激動。”臨河第二中學一位四年級的學生聽得如痴如醉“:我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后當一名既能開飛機又能研制戰斗機的空軍工程師。我要研制一架超強的無人殲擊戰斗機,不用我們的一兵一將就能保衛祖國的防線,造福祖國。”在為烏拉特中旗蒙古族師生作的科普講座上,北京市科普大使、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專家金聲帶領孩子們做了“紙包鐵棒燃燒” “雞蛋測氣壓變化”等各種有趣的小實驗,寓教於樂,引人入勝。
講座現場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小實驗,孩子們對摩擦、重力、溫度、作用力等物理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明白了“生活處處有科學”的道理。講座結束后,孩子們變身追星少年紛紛圍住金教授。金聲殷切囑托廣大青少年“:探索宇宙是一項非常偉大的事業,它能開闊眼界,讓人學會用更宏觀的視野看待世界。航天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堅持努力,希望你們用知識的力量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錘煉人生的思想熔爐
溫暖和煦的5月天,臨河區第五中學的校園內綠樹成蔭,清風拂面。5月13日上午,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科學家神採飛揚地步入學校報告廳。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龍樂豪通過播放幻燈片、視頻影像等方式將深奧的航天知識講述得淺顯易懂。同學們時而凝神思考,時而會心一笑,歡快的笑聲和陣陣掌聲在會場上空縈繞。龍樂豪還與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科研歷程,中國科研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奮斗感染了每一位在場的師生。
“盡管一生成就斐然,但龍爺爺也有過實驗失敗后一夜白頭的經歷。龍爺爺的個人奮斗經歷讓我備受鼓舞,更讓我懂得面臨失敗不氣餒、不放棄的道理。”臨河五中初二年級13班的劉宗惠同學深受感動。 “聽了田如森爺爺講的課,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宇航員,為人類做出貢獻,哪怕再苦再累,我也不怕!”磴口縣誠仁中學五二班的趙卿汝用稚嫩的筆觸寫下她真切的感受。
“孩子們太熱情了,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科學發自內心的熱愛。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個科學夢,這就是科普教育的意義。”全國航天科學普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研究員田如森很是感慨。遠望廣袤的烏拉特草原,綠意萌動,生機盎然。一場場鮮活生動的科學盛宴,如同涓涓細流,潤養著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熱情,引領孩子們走進科學的神聖殿堂。(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白蓮)
記者手記
讓更多科研人員走上講台
科普專家走進中小學舉辦科普講座,給孩子們在少兒時代種下一顆夢想的種子,能夠滿足並進一步吸引孩子們對前沿科技的好奇與興趣,對學生和一線教師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這樣的科普教育方式,值得點贊和推崇。
科普的目的在於激發科學興趣。邁入知識經濟時代,青少年科普教育顯得更為重要。青少年是人才的儲備力量,是發展的助推之星,更是社會進步的希望所在。從娃娃抓起,在廣大中小學大力加強科學教育,讓孩子們熱愛科學、崇尚科學,長大后投身科學,實現科技創新的接力和傳承,是科學普及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我區專業的科普隊伍日益壯大,但還遠遠不能滿足學校科學教育的實際需求。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許多基層學校面臨缺乏專業科學教育設備及人才等問題,把權威專家、科技工作者引進校園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
青少年科普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這既需要政府引導和教育工作者用心耕耘,也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青少年科普工作既要靠科學大咖,更需要每一位基層科技人員行動起來,在從事創新工作的同時,拿出一些時間,投身科普,走進課堂,承擔起傳播科學知識、傳授科學方法和弘揚科學精神、營造科學文化的重任,為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注入新的動力源泉,讓創新精神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