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入微塑料,就在撕開塑料袋一瞬間

張夢然

2020年03月20日09:20  來源:科技日報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19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人們在日常任務中打開塑料袋和塑料瓶一類的塑料包裝時,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微塑料,這些微塑料是指長度小於5毫米的塑料小顆粒。

微塑料的危害體現在其顆粒直徑微小上,體積越小,意味著比表面積(多孔固體物質單位質量所具有的表面積)更高,吸附的污染物的能力也越強——這也是它與一般的不可降解塑料相比,對環境的危害程度更深的原因。

一般認為,微塑料直接來自工業,比如去角質的護膚品,或是間接來自較大塑料物件的長時間分解。不過,對於日常任務,如劃破、撕開、擰開塑料包裝和容器所產生的微塑料,科學界一直沒有充分了解。

此次,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研究人員監測了當人們撕開巧克力包裝袋、劃破密封膠帶以及打開塑料瓶蓋所產生的微塑料。他們還通過化學測試和顯微鏡對這些過程產生的微塑料進一步確認。

團隊發現,撕開或劃破的動作會產生不同形狀和大小的微塑料,其中包括纖維、碎片或三角片,大小從幾納米到幾毫米不等。產生最多的便是碎片和纖維。研究人員估算,每300厘米的塑料在被劃開或擰開時,可能會產生10納克至30納克(0.00001—0.00003毫克)的微塑料,具體取決於打開方式和塑料本身的條件,如硬度、厚度或密度。

研究結果表明,打開塑料袋和塑料瓶等日常活動可能是少量微塑料的額外來源﹔但它們存在的風險、潛在的毒性,以及它們被攝入的方式還有待認識,有必要對人類暴露開展進一步研究。

(責編:王欣玥、李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