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刷票重来,拼了技术失了公平?
今年国庆假日与中秋假日重叠,铁路、航空市场迎来出行高峰。记者从上海铁路局了解到,10月2日前上海出发各个方向的车票都已基本售罄。但近日记者接到读者反映,称原本难买的车票,在某些平台上,加价20元—50元,不到几分钟,就显示购票成功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费用来自技术服务升级?
小东最近去北京出差,9月26日他在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12306购票时发现,要买的第二天的火车票都已售罄。经朋友指点,他打开了某旅游网站的APP,虽然页面显示无票,但也有“抢票”选项。选择“抢票”后,APP提供了5元快速抢票、30元高速抢票、40元极速抢票等选择,并在不加价抢票下,列明“抢票慢,周末节假日抢票人数多,很可能排队”的字样。小东最终选择了40元一份的极速抢票,没过5分钟,系统就已显示抢票成功。第二天,小东顺利出行。
消费者在12306官网上买票很难成功,可通过抢票软件、抢票功能却能抢到车票,秘诀在哪里?专家介绍,消费者在12306买票需要一步步操作,而通过软件,提前选好车次、日期、席位等信息,免去了许多可能重复的步骤,机器再代替人工,通过机器不断刷新抢购其他旅客的退票,成功率自然高许多。
这一说法也在相关APP得到确认,主要功能是为用户“监控余票”。宣传的抢票成功概率,是通过大数据综合测算出来的,至于不同的加价幅度,则与“更快的机器、更优的软件算法、更高频的刷新率有关。或者说,这是一种技术服务,费用随着技术等级提升有所差别。”
但这样的服务,并未解决公平争议。早在2013年,有关管理部门曾警告相关企业,禁止企业推出具有抢票功能的浏览器插件,当时360、猎豹、火狐等浏览器都在被警告之列。
第三方平台“查无此票”?
按照服务商介绍,这一抢票功能与采用的机器、技术及服务息息相关,但这一收费是否合理,并没有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核与限定,应当说仍属于“灰色地带”。而且向消费者传递的信息是,只要付钱就可以插队,这只会制造更多的不公平。
有网友质疑,这种有偿刷票,是APP背后有特殊渠道进行作弊,或者与铁路部门合作的留票。对此,铁路部门予以否认,“铁路部门已多次声明12306是铁路唯一的官方购票平台,除了在支付中与支付宝有合作外,从来没有和任何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授权,自己开发软件抢票的,应该都是不合规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第三方软件并不一定靠谱。铁路上海站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时常有旅客在现场求助或投诉,自己在APP上购买了车票,也显示付款成功了,但到现场取票却查无此票,“铁路部门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建议消费者去找第三方平台交涉。”
在12306官网购票仍是最有保障的选择,即使在第三方平台上买票或抢票时,也最好多留个心眼,在显示预订成功后尽早确定取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