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介绍,“海翼1000”水下滑翔机今年7月14日由“科学号”科考船在南海东北部布放。在与其它11台水下滑翔机共同执行完水下滑翔机组网观测任务后,它被继续留在这一海域,来进行长续航能力的考核。据《北京晚报》报道,“海翼1000”水下滑翔机在南海北部连续工作91天、航行1884公里后被顺利回收,其共采集488个剖面数据,创造了我国水下滑翔机连续工作时间最长、航行距离最远等多项新纪录。那么,“海翼1000”水下滑翔机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具有什么特点?其创造的新纪录对我国来说又有何意义?
“海翼1000”水下滑翔机(图片来源:央视网)
“海翼1000”水下滑翔机的浮潜方式十分特别。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俞建成在接受杭州网采访时介绍:“水下滑翔机与传统水下机器人最大不同就是它没有螺旋桨推进器,水下滑翔机上安装有类似于鱼鳔的油囊,通过改变油囊体积的大小改变滑翔机的净浮力,从而实现滑翔机的下潜和上浮,最终像海豚一样在水下形成W形的运动轨迹。”
此外,杭州网介绍,水下滑翔机利用净浮力和姿态角调整获得推进力,能源消耗极小,只在调整净浮力和姿态角时消耗少量能源,并且具有效率高、续航力大(可达上千公里)的特点。虽然水下滑翔机的航行速度较慢,但其具有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低、可重复使用、可大量投放等特点,满足了长时间、大范围海洋探索的需要。
“海翼1000”创造出的新纪录对我国来说具有哪些意义呢?据央视网报道,在为期91天的海上连续观测过程中,“海翼1000”水下滑翔机先后经受住了5个台风引起的恶劣海况考验,充分验证了其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海翼1000”创造的新记录,将此前我国水下滑翔机的续航力提升了一倍,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有跨季度自主移动海洋观测能力的国家,对构建新一代智能移动海洋观测网、提供海洋环境信息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李平峰)
本文由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罗会仟进行科学性把关,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超导、电子、电磁、半导体、自动化、中子散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