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媒惠”学习十九大精神专场活动在京举办

科技工作者学习十九大精神 引领科研实践与思考

2017年11月17日16:51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人民网北京11月17日电 (张萌)昨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媒介中心主办,北京科学技术期刊学会、卓众科学传播中心共同承办的“刊媒惠”学习十九大精神专场沙龙活动在京举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学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成岗,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期刊中心主任、研究员牛汝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杨东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博士王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的住院医师杨嘉瑞等六位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与本次活动并发表演讲,共同分享在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他们在科研道路中的实践和思考。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开场后,华学军首先围绕“植物的记忆”主题,为我们分享了植物学基础研究与体会。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对此,他认为在十九大精神的感染下,科技工作者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引领更多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对于其植物学研究而言,他认为植物能够记住其所经历的恶劣生存环境,而盐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因此我们可以从改良作物的耐盐性入手,寻求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

张成岗由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肥胖问题入手,在演讲中分析了肠道菌群对于体重控制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慢病高发面临失控风险,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约占全球1/3,而肥胖导致慢性病产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张成岗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展示,认为我们应该致力于真正、彻底解决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

医学领域的专家中,还有一位90后的住院医师杨嘉瑞,他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主题做了分享。杨嘉瑞表示,糖尿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视力的杀手,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位35%。对此他介绍,2014年4月起至今,国家卫计委健康快车办公室在全国19家医院设立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心,业内人士也做了大量研究,而他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也要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学军作主题演讲(主办方供图)

在食品安全话题中,王伟介绍了食源性碳青霉烯耐药沙门菌被发现的案例,以“全基因组测序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为主题做了演讲。测序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至今已相对成熟。全基因组测序是一种技术的更新,它将多个实验流程整合为一个整体,比现有技术更精确、提供的信息量更大、性价比更高。

从十九大精神所体现的文化角度出发,牛汝辰认为十九大报告把“文化自信”提高到空前的高度。他在演讲中表示,文化对思想解放起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滋润作用。同时他讲道,科技创新与科技期刊是命运共同体,期刊工作者一定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我国期刊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让期刊紧贴时代的脉搏,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杨东旭在演讲中对温室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向现场观众阐述了温室气体对地球环境危害的原因。同时,他阐释了“碳卫星”的监测原理,并分享了大量数据和图表,说明了“碳卫星”可对监测全球气候变暖起到重要作用。他还在演讲中表示,科技工作者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室主任、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成岗发表演讲(主办方供图)

在媒体提问环节,六位嘉宾就“激素眼药水会诱发青光眼的原因”“激素类眼药水的主治功能及其辨别方法”“肠道菌群对肥胖问题的影响及解决方法”等问题为在场观众一一解答。

与会嘉宾与媒体代表合影 (人民网张萌  摄)

据了解,自2016年6月启动至今,“刊媒惠”推介的科技论文成果内容涉及公众关注的气象、医药、食品安全、航天、测绘、环境保护、疾病防控、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并通过现场活动及网络直播,向线上线下公众普及看似晦涩、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研进展和科技成果。

(责编:张萌、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