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微生物学论文报告称,美国科学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对比后认为,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的高毒菌株获得了代谢海藻糖的机制,而这种能力与疾病相关联。数据显示,很可能正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无意”中导致了这些流行菌株的出现。
艰难梭菌是一种肠道病原菌,如果人体或动物过度服用某些抗生素,就会导致艰难梭菌菌群生长速度过快,影响肠道中其它细菌,进而引发炎症,所以这种菌被视为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主要原因。
科学家已知通过分析细菌菌株的核糖体RNA(即rRNA)差异,可以确定其具体的核糖体分型。此次,美国贝勒医学院研究人员罗伯特·布雷顿及其同事,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在系统发生学上存在显著差异的艰难梭菌高毒流行核糖体分型——RT027和RT078,已独立获得了代谢低浓度海藻糖的机制。换句话说,这两种核糖体分型不断发生变异,使艰难梭菌在低浓度海藻糖中的生长能力逐渐增强。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与人化小鼠模型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数据揭示,该核糖体分型的出现与一种糖添加剂有关,该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人类饮食中的海藻糖。研究人员表示,这之间的关联可表明,一种本身“无害”的食品添加剂,也可能“无意”中促进了病原菌的出现。(记者 张梦然)
总编辑圈点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本书,说肠道区是细菌的聚集地,好的、半好的还有不好的都混在一块。大多数时候它们保持合适比例,但如果你的饮食长期有问题,菌群势力不平衡,闹将起来,就能把人折腾得够呛。其实,对人的消化系统来说,添加剂是新玩意,毕竟我们的老祖宗哪吃过这些东西。菌群很给力,它们会努力适应人的饮食结构。只是,从这篇研究看来,人吃进去的新鲜东西,还能让一些细菌变得过于强大,并引发连锁反应。所以,你永远想不到,现代社会给传统肠道到底提出了怎样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