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用无人机来个自拍,给大地来张“上帝视角”的特写那都不叫事。在娱乐、巡检、测绘、植保、新闻报道等领域,无人机正成为我们的“第三只眼”和得力的空中助手。
随着无人机应用的日益广泛,相应的管理工作却没跟上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1月26日,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无人机管理与发展作出部署,也为不少无人机生产企业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份“标准答案”。
如何分?民用分五型,微型无需注册
按照文件,无人机分为国家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民用无人机指用于民用航空活动的无人机,国家无人机指的是用于民用航空活动之外的无人机,包括用于执行军事、海关、警察等飞行任务的无人机。此外,根据运行风险大小,民用无人机又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五类。对于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征求意见稿》中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
微型无人机使用者无需向民用航空管理机构实名注册登记;微型、轻型无人机驾驶员无需执照即可飞行;若飞行区域处于无人机适飞区域,无人机驾驶员无需申报飞行计划。中型、大型无人机,按适航管理。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两级三类五型分类方法是新条例的一大亮点。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所航空研究室副主任金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种分类方法“更为先进和科学”,打破了此前不少地方粗放的、“一刀切”管理无人机的局面。
在哪飞?适飞空域更明确,心里更有底
条例充分尊重现有的空域管理特点,在维持整体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向轻型无人机和微型无人机释放120米以下、50米以下的空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疏导了正常合理的飞行需求。条例明确,除空中禁区、机场、军事禁区、危险区域等周边一定范围内,微型无人机无需批准可以在真高50米以下空域飞行,轻型无人机可以在真高120米以下空域飞行。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巍涛对此给予了肯定,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中国的低空改革尚未完成,现阶段中国的空域都为管制空域。如果按照现行的民航法、通航条例等规定,所有起飞均需提前申请空域与飞行计划。但是这种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下无人机的客观发展现实,无法满足用户的正常使用需求。条例根据国情简化了很多空域管理手续,为今后的低空改革奠定了基础。”
大疆创新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认为此次空域方面的改革使得空域使用和准入规则更明晰,使用户明确知道哪里能去,哪里不能去,能够根据规则合法使用空域,体现了国家科学、开放的管理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市场,特别是刺激行业应用快速发展。
怎么管?管人管机器,动态监控保安全
条例指出,除微型无人机以外的民用无人机应当向民用航空管理机构实名注册登记,根据有关规则进行国籍登记。民用无人机应当具有唯一身份标识编码;除微型无人机以外的民用无人机飞行,应当按照要求自动报送身份识别信息。
条例还对驾驶员的资质提出了要求。文件规定,提出轻型无人机驾驶员应当年满14周岁,未满14周岁应当有成年人现场监护;小型无人机驾驶员应当年满16周岁;中型、大型无人机驾驶员应当年满18周岁。小型、中型、大型无人机的运行需要驾驶员取得安全操作执照;微型和轻型无人机在适飞空域飞行不需要持有合格证或执照,掌握运行守法要求和风险提示即可。
此外,条例还明确,国家统筹建立具备监视和必要管控功能的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民用无人机飞行动态信息与公安机关共享。(记者 王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