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帆船“塔拉”号:太平洋上流动的实验室

2018年02月01日08:24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科考帆船“塔拉”号:太平洋上流动的实验室

  法国“塔拉”号科考帆船(图片来源:塔拉科考基金会)

  日前,法国塔拉(Tara)科考基金会秘书长罗曼·特鲁布莱在法国驻华大使馆,展示了科考帆船“塔拉”号在太平洋拍摄的色彩斑斓、生动美妙的珊瑚群影像,当如诗画面旋尔变成珊瑚群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大片白化死亡,沉寂如灰烬时,令人震撼。

  “塔拉”号将于2月24日—4月28日第一次抵达中国,并先后在三亚、香港、厦门和上海停靠,届时将面向公众举行一系列科普活动,科考队科学家会与儿童和青少年互动,介绍海洋的富饶与脆弱,以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紧迫性。

  全新方式探究珊瑚礁群落

  “塔拉”号,一艘以保护地球和海洋为使命的双桅科考帆船,建于1989年,36米长、10米宽,载重120吨,2003年开始出海科考。

  在海洋科考领域,“塔拉”号享有盛誉,曾完成对南北极地区大浮冰研究;首次在公海进行全球范围浮游生物研究;对塑料制品危害进行深入研究。船上有一个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摩洛哥科学研究中心科学工作者组成的多学科研究小组。

  2016年5月,“塔拉”号从法国起航,开展在亚太海域“2016—2018年塔拉太平洋科考项目”。特鲁布莱介绍,这次科考活动最独特之处在于,太平洋海域聚集了全球40%的珊瑚礁群落,经过极为广阔的地理“大穿越”,科研团队比较了不同水域珊瑚分布状况,把调查研究范围从生物基因扩展到生态系统。此前从未在如此大范围内开展这样的研究。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科考队科研负责人塞尔日·普拉勒认为:“这个项目旨在充分揭示珊瑚礁在基因组、基因、病菌和细胞层面的生物多样性,并与周边海水中生物群体状态进行比较,以获得对全球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认知。这项研究也有助于获得与珊瑚礁生物集群生活至关重要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数据信息,增进对其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了解。”

  将建全球首个珊瑚礁资料库

  珊瑚礁仅占全球海洋面积的0.2%,却为多达30%的海洋生物提供着庇护和生存空间,因此,它们的健康状况对依赖海洋资源的人类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特鲁布莱介绍说,这趟独特的科考之旅路线覆盖太平洋从东到西、由南向北分布最广阔的珊瑚礁群落。从巴拿马海峡到日本列岛,从新西兰一直到中国,“塔拉”号穿越了太平洋上11个时区,还探访了极其偏远、与世隔绝的土地和珊瑚礁。

  科考队用统一范式考察了40个岛群,分析3种依赖礁石的生物(两种珊瑚及一种水蛭属的无脊椎动物),来了解珊瑚的生物多样性。通过比较和跨学科研究,追溯这些珊瑚礁在较近时期的变化历程,观察其目前的发展状态,然后借助一些理论模型,模拟其未来的进化方向。

  在行进中,科考队观测到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珊瑚礁大规模脱色现象:众多海域中,30%—90%的珊瑚礁群落出现严重退化,仅个别地点如瓦里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的珊瑚礁尚完好无损。

  于是,科考队决定尝试建立全球首个珊瑚礁资料库。“塔拉”号上的珊瑚生物学家、海洋学家和浮游生物专家研究团队,从海洋中收集各种珊瑚、珊瑚礁鱼、水质取样标本和海藻样本,以更好了解它们的多样性,适应压力和当前高温、污染及酸化等环境状况的能力。迄今他们已完成2500次潜水作业,采集2.5万个研究样本。

  希望与中国团队共赴北极科考

  “中国是太平洋沿岸的重要国家,对于海洋科学方面有很多创新研究,塔拉科考基金会希望和中方科学家及科学实验室长期合作,共同推动海洋和气候研究的长远发展。这正是‘塔拉’号将造访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特鲁布莱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塔拉科考基金会表示,希望2020年招纳一个中国科考团队前往北极,展开两年的科研考察,实现目前科技无法完成的生态系统研究。特鲁布莱说:“北极是全球共同的财富,中国和法国虽不是北极理事会(包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及领土处于北极圈的北欧五国)成员,但北极气候变化剧烈,相关海洋生物以每年20公里的速度向北迁移,过去在日本海域捕到的鱼,现在需要北移到俄罗斯海域进行捕捞,中法将组织双边甚至包括欧盟科学家在内的多边科学考察活动。”

  据介绍,塔拉基金会目前已邀请厦门大学科学家参与到塔拉太平洋科考活动中。厦门大学优势学科是海洋学科,并拥有长77米的“嘉庚”号科考船,今年1月开始科考中国南海。

  厦门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戴民汉教授说:“当‘塔拉’号与‘嘉庚’号2018年一起在厦门下锚时,两个同样的灵魂将相遇。虽然它们分别来自两个遥远的国度,但是不管是多么辽阔的海洋,无论是多大风险的挑战,都无法阻止它们实现共同的目标——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海洋。”(记者 华凌)

(责编:喻红(实习生)、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