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泾渭分明?高校在实践中推动二者融合

2018年02月01日08:44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动真格!科学与艺术融合不再是空话

  关于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话题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停过。

  有人说二者本来就泾渭分明,何必非要扭到一起;也有人说二者同根同源、彼此相通;还有人说融合是个伪命题,二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东西。

  这是一场没有标准答案的讨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最近,讨论开始变为行动,不少高校开始在教学实践中推动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先有2017年5月中央美院大张旗鼓成立艺术与科技中心,后又清华大学建立艺术与科技的基地,即便浙江大学也“很认真”地召开了科技与艺术的相关研讨会。所以,这次要动真格的了?

  融合是趋势? 高校开始行动了

  刚刚过去的2017年11月底,中央美术学院召开了科技艺术教育国际大会。这次大会被认为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在科技与艺术融合创新发展方向上的一个新起点。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的表态颇有代表性。他说,中央美术学院将研究、探索和建立教育、艺术和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的教学内容与教研方法。一方面将科学思维和技术革新引入艺术教育,以新思维激发新想象,把新技术转化为新语言,催生新型艺术形式,形成新的艺术成果;另一方面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为社会提供新型应用产品,推动社会创新。

  这样的变革正在我国不少知名高校发生。

  变革背后自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范迪安说,全球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时代到来,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形态,为艺术创造带来机遇和挑战。作为艺术教育机构,在传统的专业知识课堂之外,还需要建立起科技与艺术相互交融、相互激发的平台,让年轻一代站在知识创新、艺术创意的新起点上。

  不只是艺术类院校忙着拥抱科学,以科学技术见长的高校也在努力让自己的学生们“多一点艺术修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詹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所在的中科院大学就专门为学生开设了美术史,希望学生们不管是哪个专业都可以多一点艺术知识。

  融合是个伪命题? 西方教育是这样做的

  说起来,大多数普通人最早对科学与艺术融合问题的关注源自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李政道那段著名的言论——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詹琰学艺术出身,研究科技传播多年,对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有许多自己的见解。她曾在《科技潮》杂志撰写“科苑谈艺”专栏,其主旨就是以科学思维审视艺术,以艺术眼光欣赏科学。在她看来,科学和艺术的创作是理性和感性的互相渗透;在科学和艺术创作中,感性的东西和纯理性的东西不仅并不相互矛盾,甚至还互为影响;而技术、科学与艺术之间,也往往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融合的话题其实主要是我们国家在讨论,在西方科学与艺术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自然也不存在融合的问题。”詹琰说。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中,科学与艺术作为通识教育贯穿于小学、中学的整个阶段,所以对于高等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都具备基础的科学和艺术知识,这让他们未来不管从事哪个方向的研究,都能够顺理成章地将二者结合。

  留德归来的漆画艺术家乔加曾经以自己的经历写了一本名为《到西方去》的书籍,这本书里记录了她在德国卡尔斯鲁厄造型大学平面设计和媒体艺术两个专业的学习经历。她描述的工作场景中,不难看出在德国的大学里,科学家与艺术家一起研究、一起讨论、彼此交融,更难得的是科学家懂艺术,艺术家也懂科学。

  根源未解? 几代人方见成效

  在詹琰看来,科学家懂艺术,艺术家也懂科学,这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但中国目前的情况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专业之间的严格划分和中学阶段过早的文理分科都是实现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阻碍。”她说。

  实际上,各个院校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大多来自于此。中央美院的学生在专业上到达行业顶尖的过程中,他们接受的理科培养、特别是科学教育少之又少,到了大学阶段忽然来了科学家给他们讲量子力学和凝聚态物理?接受起来实属不易。同样,詹琰在中科院大学为理工科学生讲《西方美术史》,学生都挺有兴趣。但因为专业课压力,多数学生只是完成课程内容。詹琰认为,这是一个过程,两种素养的交融和提高或许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的孩子学习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理科生不喜欢、不接受艺术素养的提高,艺术生搞不懂科学知识。相反,只要他们觉得有必要,他们能快速地接受新东西。”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史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以市场应用为导向的北京印刷学院正走在这条变革路上。考虑到自身应用型的定位,他们更强调让科技和艺术结合。史河表示,当传统的纸质媒体、印刷工业逐渐被时代淘汰,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媒介方式都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艺术水平,更要懂最新的科技动向和技术手段,就好像以前学设计的学生只要会画画、具有图形符号设计的能力可以,他们需要符合数字化传媒的要求,要掌握3D打印,会利用互联网传播媒介,力争成为技术与艺术有机融合体,这种情况下教学内容和方式必须改变。”史河说。

  对学校来说这样的改革并不容易。北京印刷学院获批成立艺术与科技专业后,针对这个专业的培养方案设置、人才选拔、培养目标设定等内容正在进行科学、紧张的建设阶段。艺术与科技如何更好地融合,值得我们共同思考和讨论。(记者 李艳)

(责编:喻红(实习生)、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