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天气高科技设备显身手 “西门吹雪”助力雪天出行 

2018年02月02日09:49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从这次暴雪中高科技一展身手看未来交通发展—— 道路更“聪明”,出行将更舒适

  普降大雪,道路出行困难。一些除雪新设备“闪亮登场”,让人们可以一窥未来交通发展。

  科技除雪,雪天高速不封路

  1月份,面对两次强降雪,江苏多地高速使用了吹雪机处理路面积雪。“利用新技术、新设备除雪,是我省高速公路基本不封路的重要保证。”省交通运输厅高管局局长宋国森说。

  1月27日上午,溧芜高速主线收费站附近,一辆吹雪车准备作业。“吹雪机发动上路,能吹出10级大风,风力范围至少十几米。”司机穆运壮说,有网友给吹雪车起了绰号“西门吹雪”。

  “西门吹雪”看似黄色大货车,仔细观察会发现车厢下方车轮旁,有一个大喷头。车子一启动,发出轰隆巨响。“这车用的是飞机发动机,燃烧航空煤油,喷头能喷出600℃热风,即使路面结冰,也能使之融化。”省高速执法总队宁杭支队第二大队王楠大队长说。吹雪车开过,大喷头气浪涌出,满地积雪风吹即散,沥青路面重新呈现。

  几天前江苏多地迎来降雪,相关单位针对高速公路互通匝道、过江大桥、收费站区等路段特点,分别“定制”抗雪除冰方案,利用新设备快速高效铲冰除雪。扬溧高速公路利用路面热再生施工加热设备,在严重冰冻情况下,对路段易结冰大型桥梁桥面实施红外线加热融雪。

  “如果没有吹雪机等先进设备,纯粹依靠人海战术扫雪的话,高速公路的除雪工作不可能那么顺利。”宋国森坦言,相比较2008年雪灾时应对机制不足,十年以后的今天,道路应对自然风雪的应急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路面感知,迅速发现异常

  和大范围的降雪灾害相比,“道路行驶最大的危害是低能见度,其次是路面结冰,第三是夏天路面高温,第四是横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教授邱新法说,比如说高速上有几百米团雾,范围虽小危害极大,不过,如今许多道路边配置有“能见度仪”,平均3-5公里一个。

  “南京长江二桥、三桥、苏通大桥,一旦桥梁结构、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可以被迅速发现,及时预警。”苏交科集团检测研究院结构监测中心副主任徐嵩告诉记者,目前,桥梁监测系统能够全方位掌握大桥的运行安全状态。

  “装置在桥梁以及桥面下的监测系统,会不停抓取信息传递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包括测量桥面的温度和空气湿度、温度,精确到正负0.1℃。”徐嵩说,养护部门随时能了解桥面环境影响因素。

  现实中,针对道路冰雪处理已有新实践。“撒布融雪剂是一种手段。”苏交科集团朱浩然博士介绍,在施工时直接添加沥青路面缓释型防凝冰添加剂,雨雪天时会自动融化地面冰雪,我省连徐高速和312国道镇江段已有使用。

  用大数据,走智能化路线

  邱新法说,未来的道路出行要和大数据结合,智慧化管理,走智能化路线。

  目前已有装备系统对路面实时监测,养护单位可以根据系统预测情况,及时撒播融冰雪材料,以后,系统会自动喷洒融冰雪材料,“我们已在苏嘉杭高速上试验,希望将来会有不错的效果。”朱浩然说。

  道路维修同样离不开智能化。苏交科集团交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豪说,今后将逐步实现道路健康状况实时动态监测,智能预判何时需要维修,以及维修所需时间和影响范围。智能预判还可以比较不同行车线路的行车舒适程度,丰富司机对路线选择的不同需求。

  高速公路科技含量正在与日俱增。记者了解到,国内已有地区进行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试验,与普通沥青路面不同,当阳光照射在光伏路面上,光伏路面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有地方探索“超级公路”,试图通过智能系统和车辆管控,提升道路系统安全性,使行车速度大大提高,将事故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实现全天候快速通行。

  邱新法认为,今后,下雪、结冰和起雾等自然危害对高速出行造成的困扰会逐步减小,越来越舒适、安全的高速出行体验,“可以想象,不是太远。” (记者 梅剑飞)

(责编:于露、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