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随笔】
如果说2017年是人工智能技术爆发的“元年”,那么2018年,图像、视频和语音等交互技术的进展会让机器更加懂你。更多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将取代密码。随着传感器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大量的数据前所未有地把物理世界映射到虚拟网络中,结合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让人们更精确地了解现实世界和自身。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总是令人兴奋,尤其是引领新一代科技革命的人工智能。2017年,是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大爆发的开始,从能够帮助城市疏导交通的城市大脑,到进入千家万户的智能音箱,再到智能手机里的刷脸登录和指纹支付……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018年伊始,笔者对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进行了采访。他们对中国还会出现哪些人工智能新趋势作出预测:
2018年,人工智能必定会走向实际的产业应用。比如视频理解和编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将推动整个视频产业的长足发展,包括精准和个性化的搜索推荐,以及视频生成和交易的正规化和品质化;“刷脸”技术将在2018年成为常态,在众多场景中落地,真正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新零售的各个场景中,以视觉为核心的智能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带来购物体验的质的变化;智能机器人,在多年研发和软硬件准备后,将会有多种形态多种功能的机器人走入家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2018年,人们会习惯机器在更多特定领域的“超人”成绩,但机器短期内达到人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时日。2018年初,机器阅读理解技术(精准匹配)首次小幅超越人类,这个里程碑让研究人员看到了希望。对于机器“能理解会思考”的终极目标来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开始。迁移学习等技术的大量使用会催生更多好成绩,语言学知识或知识库知识在机器翻译模型中被更好地整合,单语语料和可比语料会更多用于稀少资源语言的翻译中;信息抽取技术会从纯文本通用类型信息抽取更多走向富媒体(文字、表格、图片等)和垂直领域的信息抽取。
从2018年开始,人们与机器的交互方式将开始彻底摆脱任何形式的交互界面,变得更接近人与人的交互。这背后是对听觉、视觉、触觉,甚至味觉等多模态技术的全面融合。机器将能感知到人类在语气语态、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更丰富的表达方式,从而更智能地理解人类的意图。生活空间、交通空间、工作空间预计将是三个首先落地的领域。
2018年,越来越多带麦克风、摄像头、屏幕或更多传感器的智能终端将出现,并具备联网、交互、语音、视觉等能力,很多工作和娱乐生活不需要通过手机完成,人工智能硬件设备的活跃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8年人们花费在单一终端设备上的时间将大幅下降,智能手机用户活跃时长或将出现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包含智能手机在内的智能终端设备总量将继续增长,用户在线时间将更加碎片化。
2018年一个非常清晰的趋势是,智能语音助手会随着智能手机、智能音箱等设备的普及,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最典型的社会现象是低头族变多,智能手机将在线与离线的界限变得模糊,物理世界通过手机这个入口,开始被数字化重构,这是虚拟世界的“原始积累”阶段。
智能语音助手会作为用户在虚拟数字世界的替身,帮助人类处理大量重复性的工作,让人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创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还将在与用户的海量交互中自我迭代,使得人工智能可以更自然地使用人的语言和人类进行交流,并更精确地接受和理解用户的需求,这将进一步带来社会创造力和生产力的解放。今年,人们会越来越习惯与物理世界对话,人机语音交互频次将超过触控交互频次。
2018年,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会更关注落地,公众的关注点会从下围棋和图像识别等比赛型活动慢慢转移到用人工智能真正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不少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会面临挑战。但大浪淘沙下会有活下来的创业公司,这些公司和成功转型的传统企业可能会成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导者。
2018年,在深度学习收获了大数据红利后,人工智能的技术关注点从深度学习逐步扩展到强化学习、图算法、可解释性、模型压缩等其他方向。更多的机器学习技术会在工业界得到发展与应用。
2018年,计算机视觉依然会是人工智能的热点方向,除了安防和交通领域,视觉技术在工业、农业、环保等行业的应用将会逐步为更多人所知晓和认可,也会逐渐变成红海。随着人工智能在上述行业的大量应用,人机竞争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化,部分相对简单的脑力劳动力面临失业或转行,但最终会以人力转向新的产业而得以缓解。医疗视觉依然会是热点,医疗行业的从业者开始入局,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智能设备合力,将带给人们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体验。
总的来说,2018年,人工智能将深入中国的各行各业,继续发掘各个行业的问题和机会,显著提升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作者 禾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