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户 这是未来实施精准扶贫的前提

2018年03月13日08:35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建档立卡,精准识别贫困户

  全国政协委员 刘昌俊

  “现阶段,我国农村全面采用‘建档立卡’的方式来进行贫困精准识别,但在部分地区,不少农村贫困村民填写信息的真实情况无法得到保证,不少农村贫困户还对国家的扶贫政策抱着一种‘看、等、靠、要’的心态,这也阻碍了精准帮扶的识别工作。”通过大量的农村实地调研,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教授刘昌俊发现,我国目前尚未形成针对贫困数据的全国统一的网络和数据库,导致各地在贫困识别、贫困帮扶工作中存在空白点,真正贫困的人群、特别是流动性大的部分人群有可能得不到有效帮扶。

  建档立卡,对贫困户精准识别,这将是未来实施精准扶贫的前提。他建议通过制度完善建立精准扶贫新模式,明确精准扶贫对象界定、精准扶贫对象识别程序等,做到“扶真贫”。

  在刘昌俊看来,政府部门应根据多维度贫困精准识别结果将扶贫重点瞄准特困地区、特困村和特困家庭,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单从收入一维视角识别贫困从而造成其他维度贫困主体漏出现象,还能找准贫困维度,分析致贫原因,进而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政、因维度施策”。

  为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可以根据大数据多维贫困测量结果,给出地区和农户贫困状况的排序,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地区贫困、家庭贫困和维度贫困的程度决定扶贫资金的使用;对扶贫项目统筹安排,重点用于贫困主体脱贫能力的提升,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与此同时,对贫困还应进行多维度测算。刘昌俊在调研中发现,基于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条件四个维度测算的多维贫困发生率要明显高于收入贫困发生率,这也表明,以收入标准衡量的贫困状况低估了实际贫困程度。他建议今后要借助大数据,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所有家庭进行调查问卷,定量测度,录入村级多维贫困家庭数据库,并做好动态信息管理,从而能针对性地实施精准扶贫措施,达到“扶真贫,真扶贫”的目的。

  此外,还应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建立“一对一”扶贫到户工作制度,落实帮扶责任人。扶贫部门对贫困户可以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完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有效识别,并建档立卡,确保贫困人员的信息精准。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刘昌俊委员还建议要在精准扶贫中坚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金量释放出来。(记者 孙玉松)

(责编:喻红(实习生)、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