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8月24日电 (崔钟文)2018第五届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今日在上海启幕。本届展会以“科普——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围绕“人工智能与市民生活”展开。此次展会为期4天,展览面积22000平方米,将有来自中、美、英、德、日、瑞士、瑞典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家科技企业、科技园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参与,展品数量达3500余件。
航天科技展区(崔钟文/人民网)
在多数人眼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芯片、全息等创新技术、科技成果看上去“高大上”,离人们的生活很远,但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产业落地也成为现实,并且与各行业相互融合,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主宾城市苏州展区展出的观致Mile1概念车除了别具一格的外形,还融合了5G高速网络和AI智能助手,采用了Face ID人脸识别系统,通过中控台上悬浮的AI智能球,利用语音控制来提供包括车辆信息、天气查询、行程规划、服务预约等更加智能化的服务,拉近了公众和智能汽车的距离。
智能概念汽车(崔钟文/人民网)
除了汽车,人工智能在城市规划中也开始大展拳脚。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将真实的城市建筑融入到VR游戏中,使得玩家可以在熟悉的街头风驰电掣。此外,风语筑展出的AI规划师以沙盘的形式展现城市规划设计,同时通过切换不同的功能图让观众打造自己的专属城市,并综合国内外多个城市评估体系,针对玩家的专属城市规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及判断,让观众在互动过程中学习实时物体追踪、大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
无介质裸眼成像一直是最理想、最科幻的成像方式,但在它走进人们的生活之前,全景透明显示技术则更早出现在生活中。魔显技术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纳米复合新材料显示技术,在任何玻璃上贴上一层纳米级别的薄膜,一块普通的玻璃就成了显示屏,它拥有独一无二的透明特性,人眼能清晰看见透明玻璃上的成像,同时又能透过玻璃看见其背后的景物,达到虚拟与现实叠加的增强显示效果,给人以科幻、酷炫的视觉体验。魔显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轨道交通、商业地产、智能橱窗等众多领域。
魔显科技体验区(人民网/崔钟文)
全息真3D显示技术是一种完美的3D显示技术,它利用光学干涉记录和衍射读出,将真实物体的全部三维信息完美再现,所以被称为“光克隆”空间显示技术,此技术曾经获得3个“诺贝尔奖”。上海大学全息团队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动态全息三维显示领域中突破了光学全息无法做到实时动态刷新的技术瓶颈,研发出了每秒可刷新千幅全息图的实时动态全息三维显示屏,真正达到了世界上唯一的无串扰视频刷新全息屏,为开发全息真三维电视/显示器等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外,该技术和医学相结合还可以开发全息三维柔性软片及其制作装备,例如,癌症及肿瘤3D全息图将可以为医生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等提供直观的病灶形状、尺寸及位置深度等信息。
在青浦展区,一款可以自动跟随的行李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每次拖着笨重的行李箱,穿梭在人头攒动的机场和火车站时,大家都会有个美好的愿望,要是行李箱可以自己“走”就好了,基于此,酷哇Rover推出了第一代机器人行李箱,是全球首款无需任何遥控、能够实现自动跟随行走的人工智能行李箱。Rover第一代机器人行李箱通过视觉识别技术、跟踪定位技术、激光测距技术、避障与导航技术、策略层的人工智能技术等综合应用,颠覆了行李箱的传统使用方式,赋予人类出行的全新定义。
无人机可谓家喻户晓,可是只有手掌大小的无人机你见过吗?览意推出的selfie more袖珍飞行相机,机身尺寸仅97.5*70.4*13.6mm,重约78克,掌上抛飞,掌心降落。企业负责人介绍,相比其它无人机,这款袖珍无人机个头轻巧,完全可以在室内使用,而且4个特别设计的变频直驱电机位于机身内部,而非裸露在外,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
袖珍飞行相机(崔钟文/人民网)
上海永微信息科技带来的Smallest-Air是一台“空气中的电脑”,它实现了在空气中的立体成像,并能使用多种手势在空中成像,实现平面上流畅的进行视频、图文演示,网页浏览等操作。AR空气触感(无介质)互动系统作为“大屏革命”的核心技术产品,专利的AR技术造就非凡的“空气屏幕”,并且实现了神奇的“空气互动”,重新定义显示触屏新形式,从而使科幻中的场景变得触手可及。
在上海科博会现场,像这样的高新科技产品数不胜数,无一不是将前沿科技落到了实处,服务于广大群众,在接地气的同时,也为创新的落地写下了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