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艺术——平行世界的交汇与融合”活动举办

2018年09月17日17:23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人民网北京9月17日电 (张萌)天文学家最懂美、物理学家最摇滚?16日晚,由中国科协科普部、百度百科联合主办,北京科技报北科传媒承办的“科学+艺术——平行世界的交汇与融合”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四位科学界“大咖”分享了对科学与艺术的见解与思考,吸引了200多名观众参与现场互动,还有网友通过科学加APP收看活动现场直播。活动旨在引领公众对科学艺术话题产生兴趣,促进全民学习科学知识,也让科学百科词条从“编辑认证”到“应用传播”进行转化,普及科学百科词条知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作主题演讲。(主办方供图)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慧眼”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双南,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名画中的数学密码》作者梁进,美丽科学创始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特任副研究员梁琰在活动中作主题演讲,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他们眼中科学与艺术的交汇与融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陈涌海在活动现场献唱摇滚版《锦瑟》和《将进酒》。

张双南被誉为天文学家中的美学思考者的,他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和大脑审美》的主题演讲。虽然张双南的研究领域是黑洞、中子星、相对论天体物理、宇宙学等,但除了宇宙和星空,他对艺术、美学也有深入的思考。活动现场,他从人工智能眼中的美、大脑的审美理论、不同领域的审美共性与差异、大脑神经科学的美学研究等多个层面对传统美学和科学美学等研究理论展开探讨。张双南认为,美的世界虽然也是千变万化的,但也应该有内在的规律,没有“普世美”、只有“多样美”,有“多样美”才有生命力,追求更美也是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名画中的数学密码》作者梁进作主题演讲。

(主办方供图)

艺术家和科学家达·芬奇认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以感性经验作为基础,二是能像数学一样严密论证。”那么,数学与艺术是否有着思维共性和差异?在梁进带来的题为《数学与美术的高维联通》的讲座中,她以中外著名画家的画作为例,向现场观众展示了其中隐藏的数学之美,让现场观众形象地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之所以被推崇备至,其实这幅名画背后黄金三角形和对数螺线功不可没。”梁进说。

美丽科学创始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特任副研究员梁琰作主题演讲。(主办方供图)

随后,梁琰通过视频节目向观众展现了《美丽化学》《重现化学》《看得见的热》等科学可视化项目,其中包括蝴蝶、孔雀等生物的纳米结构,螳螂、蜗牛进食的高清画面等。他还特别提到了热门的新学科:合成生物学。“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合成生命,但可以通过工程学的方法改进生命,让生命有新的功能,人类赋予生命新的功能。”梁琰说,科学家正不断地从大自然汲取灵感,完善和创新人类生命研究的成果,未来其公司也会用新的技术和可视化手段服务科学教育,也让科学知识变得更生动有趣,让视觉艺术的美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陈涌海在现场演唱歌曲。

(主办方供图)

活动期间,现场观众还和演讲嘉宾进行了互动交流,其中梁静解答了现场观众关于黄金分割的问题。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达和文明的重要标志。有人认为,科学和艺术是两条并行的单行线,彼此遥望却难以相交。实际上,虽然说科学和艺术是特征明显的两个领域,但又经常是高度交叉融合的命运共同体。在活动现场,科学与艺术完成了一场完美邂逅。

(责编:张萌、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