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共促科学写作繁荣”专题论坛在京举办

2018年09月19日14:18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昨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承办的“共建共享,共促科学写作繁荣”专题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在论坛上,参会嘉宾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就科学传播、科普创作等进行了论述,对促进科学写作繁荣、开展更有效的科学传播提出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主办方供图)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主持并致辞。

世界科学记者联盟主席默罕默德·亚希亚(主办方供图)

世界科学记者联盟主席默罕默德·亚希亚在报告中指出,科学写作是科学普及的重要组成方式,只有被传播的科学才是完成的科学,希望所有的科学从业者能够参与到科学传播中来,科学传播人员要成为批判的分析者,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吸收和分析科学,并且把科学有效地传给受众。在此过程中,首先要理解传播的对象,针对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传播内容和方法;其次要保持传播的客观性和平衡性;再次要理解公众,尤其是注重年轻人需求;最后要借助网络工具开展科学传播。

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组织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劳埃德·戴维斯(主办方供图)

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组织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劳埃德·戴维斯认为,新的时代给科普创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尤其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网络和视频中获取科技信息,这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趋势,也是科学传播面临的一个机遇,所以科普作家和科学传播者要学会讲故事,要让我们的内容具有吸引力,让科学传播更真实,更易激起人们的情感。

澳大利亚科学传播者协会主席科密克·格雷格(主办方供图)

澳大利亚科学传播者协会主席科密克·格雷格在报告中指出,科普创作也应该注重逻辑和事实,这样不仅能够为公众提供科学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的科学逻辑,使他们更具有科学理性。此外,还要善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公众一种真实感,帮助他们构建脑海中的场景,建构符合他们价值观的故事。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太空科学家李杰信(主办方供图)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太空科学家李杰信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案例,介绍了科普创作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同时他也强调了科普创作的科学地位,尤其是要加强科学共同体对科普创作的认识。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主办方供图)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对大量物理科普图书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了物理科普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科普图书出版质量的一些建议。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主办方供图)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以创作太空全图和月球全图的经历为案例,分享了科学家做科普的重要性,同时也探讨了科学家参与科普创作的意义。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敏(主办方供图)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志敏以中国三位极具名望的数学科普作家为例,通过对他们经历、作品等的分析,研究了他们的数学科普创作特点和经验,并提出了对于当前数学科普创作人才匮乏的忧虑。

本次论坛为中国科协主办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29个专题论坛之一,有近8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传播从业者参与。参会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国际、国内的嘉宾则希望能够在未来有更多合作、交流,共同促进科普创作和科学传播的发展,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和促进贡献力量。

(责编:赵鹏、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