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升级推动科普服务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2018年09月19日16:5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新华网携手中外专家 探讨科普信息化手段转型升级之路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 今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新华网承办的“信息化手段升级推动科普服务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国科协科普部科普信息化处处长张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特任副研究员梁琰,全球科普畅销书《神奇的化学元素》、《疯狂科学》作者西奥多·格雷,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周建华,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科研与产业处处长陈洪,中央电视台《加油,向未来》制片人王雪纯等参加。

本次论坛紧紧围绕“科学素质促进:创新与发展”议题展开,重点聚焦科普信息化手段的转型升级。在从视频化到移动化、社交化的科普内容创作与传播中,探讨科普信息化手段的创新发展,交流如何有效运用互联网、电视媒体、科普游戏等手段创新科普方式,讨论在线教育在公民科学素质教育中,尤其是青少年科学教育中的效果与意义,探讨人工智能、数字化等科技前沿技术在科普服务中的应用,解读云计算、大数据在实现科普内容精准推送中的作用等。

张斌在致辞中表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公众科学素质水平,既构成其文化的根基和底蕴,决定着它的发展现状,也影响着其未来的发展。他表示,近年来,中国科协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采取了多种方式推动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例如,此次举办2018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围绕“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开对话交流,探讨建设全球公众科学素质提升的共商、共建、共享、共促机制。未来,中国科协将继续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多方面、多角度助力中国科技的发展,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营造全社会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而努力。

论坛现场,梁琰作《发现科学之美》主题演讲,分享了自己与团队利用先进技术,近距离拍摄的化学反应以及动物细节的高清图片与视频,展现了化学反应的唯美过程以及微观世界的神奇美丽。西奥多·格雷发表《现代技术推动科普手段创新》主题演讲,他认为,很多人对科学的认识可能存在一些误解,觉得科学是枯燥的,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分享,分析了如何通过创新的科普方法让科学变得更加有趣。周建华在《当代中学生科学素质教育》主题演讲中提到,科学素养培育的关键在于中小学,中小学科学教育对于激发和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陈洪围绕《数字创意技术,让科普更有趣》主题进行演讲,他解读了数字创意技术在科普中的应用。王雪纯在演讲中表示,科普节目最朴实的目的应该是把相关知识展现出来,引发观众兴趣,激起受众好奇。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加强科学普及,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全面推进创新的重要任务。新华网作为互联网新闻传播领域的国家队、主力军,以及中国科协的亲密合作伙伴,一直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发挥优势,努力实现在科普事业中的新作为、新担当。

(责编:赵鹏、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