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AG600背后的故事,完成水轟-5的未竟事業

2017年12月25日08:08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滅火救人無所懼,軍民雙用萬金油。翱翔海空繪新夢,國之重器萬古留。”說的就是與運-20、C919並稱為“中國大飛機三劍客”的 AG600水陸兩棲飛機(以下簡稱為AG600)。昨日,這架“海空新貴”已經首飛成功,但是在成功的背后,AG600又經歷了哪些艱辛的研發歷程呢?

珠海航展上水陸兩棲AG600首次亮相。(翁奇羽/人民網

AG600的研發簡史

據《中國民航報》介紹,2009年6月,AG600通過國家審批,正式立項,隨即研制項目正式啟動。在研制過程中,研發團隊遇到了技術、設計、試制等方面的種種困難,然而經過研發團隊的努力與拼搏,難題被逐個突破。2015年7月,AG600全面進入總裝階段,僅僅一年后就完成總裝並成功下線,2017年相繼成功完成了首次試車和首次滑行。

AG600背后的研發英雄

據《科技日報》介紹,在中國航空工業的主導下,由航空工業通飛主承制,航空工業特飛所/中航通飛研究院作為總設計師單位,全國150多家單位、十余所高校數萬人參與研制,成立了多個專項專家支援團及審核團隊,最終研發出AG600。

更值得一提的是,AG600的設計團隊非常年輕。據《廣州日報》介紹,在AG600的結構設計團隊中,80后佔比近9成,其中甚至還有剛畢業的研究生,整個團隊朝氣蓬勃。正是他們的努力才讓AG600從圖紙變為現實。

AG600完成了水轟-5的未竟事業

講到AG600就不能不提水轟-5,后者是我國生產的第一款大型水上飛機,可以算是AG600的“前身”。據新華網報道,水轟-5是一種可執行戰斗巡邏任務的軍用水上飛機,早在1999年就有7架水轟-5服役於海軍,但由於技術限制,水轟-5未能投入量產。

而對於AG600來說,據環球網報道,雖然水轟-5遺留下來的技術空白讓研發團隊在研制初期吃盡苦頭,許多機載成品不能自主生產,但隨著中國自主研發能力的逐漸強大,在AG600全機機載成品中,90%都實現了我國自主生產,其中包括AG600的“心臟”——國產渦槳6(WJ-6)發動機。

通過項目的研制和應用,AG600填補了國內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研制空白,使我國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陸兩棲飛機設計研發技術體系,全面提升了我國水面飛行器的設計和制造能力,對我國民機產業的發展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一鳴)

本文由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羅會仟進行科學性把關。

(點此進入

“國之重器AG600 看水陸兩棲飛機如何打造救援新神器”專題頁面》》》)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