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裡來了新員工 看醫學機器人有多“神通廣大”

高黎明、張盈

2018年03月19日08:03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隨著機器人的不斷發展,人們漸漸將其應用於醫學領域。接下來,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那些與醫療相關的醫學機器人,看看它們有多“神通廣大”,具有什麼樣的優勢。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1.智能導診機器人讓查詢更便捷。以前去醫院就診,一般都是去公共場所的電子查詢機進行查詢,但智能導診機器人使查詢變得更加便捷。據《人民日報》報道,“智能導診機器人和幾年前遍布公共場所的電子查詢機不一樣,它們具備學習能力。”解放軍總醫院門診部主任國家喜說,遇到答不上來的問題,電子查詢機可能一直“卡殼”,但智能機器人通過積累、更新數據,能夠不斷解答人們提出的新問題。這種匯集並運用經驗的能力,正在解決一些醫療行業的難題,高效填補醫院中巨大、復雜的信息服務需要。

2.自主轉移機器人可運送藥品和醫學樣本。為了減輕人類護士的工作壓力,日本名古屋大學醫院計劃部署一組機器人護士,來幫助護士運送藥品和醫學樣本,這樣夜班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能夠相應地減少。環球網介紹,名古屋大學和豐田工業機器人共同開發的機器人125厘米高,能夠攜帶30公斤重量以時速3.6公裡運行。機器人應用了雷達技術和360°的攝像頭,如果有人擋在了運行路線上,機器人會說:對不起,請讓我過去。機器人可乘電梯去不同樓層,當電量將耗盡時,會自動返回充電站,進行充電。

3.骨科機器人提高手術安全性。由於手術位置深並且臨近神經和血管,因此骨科手術風險較高,而骨科機器人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張維軍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在骨科機器人輔助手術中,患者的軟組織損傷小、手術切口小、安全性高,術后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地行走。醫生在計算機屏幕上設計好釘道,系統自動計算出釘道的空間位置,機械臂將手術工具精確定位到手術位置,醫生便可輕鬆完成螺釘的精准、安全植入。”

4.康復機器人幫助患者縮短康復療程。康復機器人的出現為康復師和患者帶來了福音,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張錦明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康復機器人可以掌握力量的大小,在幫助患者康復的同時,又能給患者安全保護。當患者結束康復后,機器人還會為患者做配合度的打分。康復機器人比康復師在手法上更為精准,效率更高,可以幫助患者縮短康復療程,減少治療費用。

5.醫療“阿爾法狗”為病情診斷加保險。看一張肺部CT片,醫生通常需要十幾分鐘到半個小時,而醫療“阿爾法狗”完成此行為卻隻需要5秒鐘。對於三毫米以內的小病灶,普通醫生僅通過肉眼進行觀察是很容易將其遺漏的,而醫療“阿爾法狗”卻能輕鬆識別,為病情診斷加了一道保險。目前,醫療“阿爾法狗”的閱片水平已接近主治醫師,且隻需5秒鐘便可讀取一張CT片並出具診斷結果,其發現肺結節的准確率高達90%。【詳情】

6.達芬奇機器人引領外科手術未來。達芬奇機器人又稱“內窺鏡手術器械控制系統”,由醫師操控台、床旁機械臂手術系統和3D成像系統三部分構成。它通過使用微創方法,實施復雜的外科手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手術平台。在手術時,外科醫生可以坐在操縱台中,雙手握住手柄控制患者體內的機械臂手術器械進行手術,這一完全不同於傳統手術的方法,給外科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突破。【詳情】

7.口服“膠囊”機器人不但能查胃病,還能邊拍照邊傳圖。患者隻需要穿上一個接收信號的腰帶,並隨水服下一顆長2cm,直徑1cm大小的“膠囊”機器人,15分鐘后就可以完成無痛、無創、無麻醉、無交叉感染的胃鏡檢查。醫生則隻需使用兩個類似游戲手柄的操縱杆,通過磁控裝置控制膠囊內鏡機器人游走在患者胃部的各個角落,便能收集到需要的數據,同時,在患者腸道排空的過程中,醫生還能觀察到患者小腸情況。【詳情】

醫學機器人的出現,給手術帶來了革命性的創新——減小了手術創傷,提高了手術效率,減少了醫生的勞力,它們的應用前景不容小覷。長海醫院肝膽胰腺外科教授金鋼在接受光明網採訪時表示,智能將是機器人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只是醫生雙手的延伸和增強,未來很可能逐步成為醫生雙眼,甚至大腦的延伸和增強。

科技在不斷發展,醫學機器人將會更加“神通廣大”,造福於人類!(高黎明、張盈)

本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304)醫院八一大樓門診部主任彭國球進行科學性把關,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健康養生類、臨床醫學類、心理醫學類。 

(責編:高黎明、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