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這三家民企憑什麼同獲“中國工業奧斯卡”

閆峰

2017年10月19日09:29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江蘇這三家民企憑什麼同獲“中國工業奧斯卡”

  亨通集團光棒生產車間

  幾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在燃燒爐裡經過20多個小時的反應,就會“變出”一根晶瑩剔透的光纖棒。這根直徑200毫米、高6米的光纖棒,再經高溫拉成直徑隻有125微米的光纖絲,長度可達1.5萬公裡。“光纖的生產就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一如享通的企業成長史。”享通集團總工程師肖華說。

  享通集團,這個從蘇州吳江走出來的全球光纖通信行業巨頭,正是靠著年復一年持續不斷的自主研發投入,終於得以攻克最核心的光棒技術並打破國外壟斷。基於它在新材料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亨通集團在2016年歲末捧回了有“中國工業奧斯卡”之稱的中國工業大獎獎杯。

  不唯亨通集團,江蘇在第四屆中國工業大獎評選中還有無錫江陰的兩家民營企業法爾勝泓昇集團和雙良集團同獲殊榮。江蘇是制造大省,這是江蘇制造邁向中高端之一斑。在喜迎十九大的日子裡,人民網實地探訪了這三家企業,探尋它們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有什麼共通之道。

  創新是制勝法寶

  “瞄准產業尖端前沿,推進向高端產業、高端技術、高端產品延伸發展,是我們企業文化核心中的核心。”肖華說,亨通集團從弱到強,從跟隨到領跑,以至成為現在的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企100強、全球光纖通信行業前3強,最重要靠的就是科技創新。

  2010年,是亨通集團爬坡過坎的標志之年。在此之前,國內光纖生產企業所需的光棒完全依賴進口,而光棒乃是整個光通信產業鏈中技術含量最高、市場價值最高的部分。“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滋味兒不好受。”肖華說,為了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享通早在2004年就潛心研發,“200多名研發人員,熬了1200多個日夜,投入超過6億元科研經費,這幾乎是享通當時的全部家當”。

  科技攻關,難比登山。彼時,沒有研究用的生產設備,他們高價從國外買,拆了裝裝了拆,弄通鑽透﹔遇到技術難點,他們求助科研院所高薪挖人。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8月7日,第一根國產成品光棒在亨通下線。

  光棒的研制成功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盒子。此后四年,享通又研發出拉絲塔,完成了光棒產業化流程裝備、制造工藝、軟件控制的自主開發,也把國內互聯網、光纖網絡等信息通信設施的建設成本降低了70%以上。目前其光纖網絡已覆蓋130多個國家和地區,佔據全球光纖光網市場份額的15%。

  在肖華看來,抓科技創新需要具備一定的超前思維,也需要拿出真金白銀投入的魄力,久久方為功。他將亨通集團的做法總結為“3-4-3”戰略,即超前3年進行技術儲備,每年以營收4%以上投入科技研發,每年高科技含量產品銷售佔比達到30%以上。

  同樣,法爾勝泓昇集團也形成了依靠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擁有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成果。這家起步於生產麻繩的集體企業,卻造出了我國第一座懸索大橋虎門大橋的鋼絲繩,結束了我國大橋鋼絲依賴進口的歷史。該集團近年先后承擔國家“863”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火炬計劃等50多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全國工商聯科技進步獎2項、省級科技進步獎14項。科技優勢還為它帶來了國際話語權,2011年代表中國承擔國際標准化組織鋼絲繩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已完成ISO標准復評16項,出版新ISO標准兩項,代表中國首次提出的橋梁纜索用鋼絲國際標准已成功立項。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