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集团光棒生产车间
几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在燃烧炉里经过20多个小时的反应,就会“变出”一根晶莹剔透的光纤棒。这根直径200毫米、高6米的光纤棒,再经高温拉成直径只有125微米的光纤丝,长度可达1.5万公里。“光纤的生产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一如享通的企业成长史。”享通集团总工程师肖华说。
享通集团,这个从苏州吴江走出来的全球光纤通信行业巨头,正是靠着年复一年持续不断的自主研发投入,终于得以攻克最核心的光棒技术并打破国外垄断。基于它在新材料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亨通集团在2016年岁末捧回了有“中国工业奥斯卡”之称的中国工业大奖奖杯。
不唯亨通集团,江苏在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评选中还有无锡江阴的两家民营企业法尔胜泓昇集团和双良集团同获殊荣。江苏是制造大省,这是江苏制造迈向中高端之一斑。在喜迎十九大的日子里,人民网实地探访了这三家企业,探寻它们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有什么共通之道。
创新是制胜法宝
“瞄准产业尖端前沿,推进向高端产业、高端技术、高端产品延伸发展,是我们企业文化核心中的核心。”肖华说,亨通集团从弱到强,从跟随到领跑,以至成为现在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100强、全球光纤通信行业前3强,最重要靠的就是科技创新。
2010年,是亨通集团爬坡过坎的标志之年。在此之前,国内光纤生产企业所需的光棒完全依赖进口,而光棒乃是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市场价值最高的部分。“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滋味儿不好受。”肖华说,为了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享通早在2004年就潜心研发,“200多名研发人员,熬了1200多个日夜,投入超过6亿元科研经费,这几乎是享通当时的全部家当”。
科技攻关,难比登山。彼时,没有研究用的生产设备,他们高价从国外买,拆了装装了拆,弄通钻透;遇到技术难点,他们求助科研院所高薪挖人。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8月7日,第一根国产成品光棒在亨通下线。
光棒的研制成功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此后四年,享通又研发出拉丝塔,完成了光棒产业化流程装备、制造工艺、软件控制的自主开发,也把国内互联网、光纤网络等信息通信设施的建设成本降低了70%以上。目前其光纤网络已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全球光纤光网市场份额的15%。
在肖华看来,抓科技创新需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思维,也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投入的魄力,久久方为功。他将亨通集团的做法总结为“3-4-3”战略,即超前3年进行技术储备,每年以营收4%以上投入科技研发,每年高科技含量产品销售占比达到30%以上。
同样,法尔胜泓昇集团也形成了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拥有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成果。这家起步于生产麻绳的集体企业,却造出了我国第一座悬索大桥虎门大桥的钢丝绳,结束了我国大桥钢丝依赖进口的历史。该集团近年先后承担国家“86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5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4项。科技优势还为它带来了国际话语权,2011年代表中国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钢丝绳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已完成ISO标准复评16项,出版新ISO标准两项,代表中国首次提出的桥梁缆索用钢丝国际标准已成功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