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指導科研工作
王澤山院士在實驗室指導學生 朱志飛攝
人人都好奇,王澤山為什麼總能創新?
“我的秘訣,就是用‘科學’指導科研工作。”王澤山將這個“科學”概括為: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
“做研究首先要有科學精神。從事火炸藥事業,要勇於擔當,接受了國家的任務就一定要做好。”王澤山說,除了這份高度責任感,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還要敢於超越、精益求精。
“科學態度就是科研上不要使巧勁,不要追求短平快的項目。還要能堅持,為了實現目標,遇到困難絕不動搖。”王澤山說,有一些“很聰明”的同事,經常提出一些新的思維和似乎有價值的觀點,經常在研究高峰期間,突然提出更動人的見解和新的方向,他們立志快,轉變快,結果往往一場空。
關於科學方法,王澤山有一番獨特的心得。
“人要恰當地估價自我,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可以掌控的范圍。”王澤山說,他的選題原則是“客觀需要、國際前沿、有能力解決”。課題研究中,他會隨時約束自己的行動,不是什麼都重要,要能舍得丟棄,才能對選定的課題精心、執著、頑強地攻關。
其次,王澤山看重“求本”(追求本質)的思維方法,即注意在眾多方面因素中,找到事情或者話語的核心,透過現象看本質。據王澤山的學生孫金華回憶,王澤山帶領學生做研究時,總是反復叮囑他們不能流於表面,對於在實驗中獲取的各類數據,他都會親自核對、仔細分析,不會忽略和放過期間出現的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
最后,王澤山強調,遇到問題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問過和思考過后,一方面認識的范圍擴大了,另一方面是對問題的理解也愈加集中和深入了。”王澤山說,“為什麼”之后,過程往往還沒完結,這時還要問“它還存在什麼問題?”“能不能比它還好?”“怎麼做才能比它還好?”也就是在“為什麼”的基礎上,上升到“怎麼做”的層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