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國人民網

人民網 >> 科普中國 >>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 專題 >> 科普內蒙古 >> 科普在線

新冠疫情遭遇“流感季” 混合感染現象需警惕

  近日,《中華預防醫學雜志》在線發表廣州市公共衛生專家的論文《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同時警惕季節性流感的疊加效應》,引發廣泛關注。 我國流感流行高峰季節呈現南北差異,北方地區出現在秋冬季節,而南方地區通常出現在冬春季。【詳情】

新基因編輯工具有助更准確識別和治療患病細胞

  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在《分子細胞》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設計出一種新型CRISPR-Cas基因編輯工具,可一次探測和控制多個遺傳電路。研究人員稱,這一新技術有助於更准確地檢測癌症,並幫助消除癌細胞。【詳情】

ALMA發現一場恆星“大戰”

  恆星“大戰”是個怎樣的景象?近期,研究人員利用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氣體雲,該氣體雲是由兩顆恆星碰撞產生的。該項成果將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詳情】

像氣體又像恆星,銀心黑洞附近有群“怪咖”

  黑洞對於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於它的廣泛存在——很多星系都會存在大量黑洞。【詳情】

宇宙早期“恆星搖籃”星系現身

  由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一個不尋常的巨型星系,它誕生於大約120億年前,當時宇宙隻有18億年的歷史。該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詳情】

新研究表明無暗物質也可形成星系

  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的研究人員首次在未考慮暗物質的情況下模擬了星系的形成,結果表明計算中產生的星系與我們實際觀測到的景象很相似。該項研究結果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詳情】

氫化鑭奇特高溫超導之謎揭開

  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東北大學、東京大學和理化學研究所等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通過計算機模擬發現,氫化鑭(LaH10)在接近室溫(-23℃)的超導高壓下,通過原子核的量子波動作用在廣泛壓力區域,成為穩定存在的“量子固體”。這一發現表明,通過含有大量氫氣的富氫化合物,可在比預想低得多的壓力下實現高溫超導和室溫超導。【詳情】

隕石証據表明火星形成時間或許更長

  火星或許更加“晚熟”。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12日報道,落在地球上的火星隕石提供的証據表明,火星形成所需的時間可能比我們以前認為的要長1500萬年。【詳情】

“旅行者”回望30載 一點淡藍“煥新顏”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12日報道,為紀念著名的“暗淡藍點”(Pale Blue Dot)照片問世30周年,NASA重新制作了這張照片,使其“煥新顏”,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於近日發布了新照片。 新照片圖像比舊圖像看起來更加清晰一點,而且,研究人員調整了照片中地球周圍的陽光,使其看起來像白色。【詳情】

歐洲空間局“行星獵手”公布首批圖像

  據美國太空網11日報道,歐洲空間局(ESA)的“行星獵手”——“系外行星特性探測衛星”(CHEOPS)公布了其拍攝的首批圖像,盡管有點模糊,但好於預期。 CHEOPS於去年12月18日從法屬圭亞那航天中心搭載俄羅斯“聯盟”號火箭升空,望遠鏡的蓋子於2020年1月29日打開,工作團隊一直在等待該設備拍攝第一張圖像,確認一切正常。【詳情】

冬季腰膝酸痛喝杜仲牛膝湯

  三九寒冬,不少中老年人的“老寒腿”和腰酸背痛的毛病又開始犯了,表現為腰腿酸痛、轉側不利、腿腳軟弱無力。腎虛引起的腰腿酸痛患者,不妨來一碗杜仲牛膝湯,冬季常飲可滋補肝腎、強筋壯骨、散寒逐痺。【詳情】

圖像光導識別材料開啟大面積指紋識別新時代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從原來的“大哥大”發展到智能手機,體積越來越小、屏幕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2017年以來,“劉海屏”“水滴屏”的相繼問世,在“全面屏”智能手機領域掀起一場風暴。【詳情】

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在京成立

  125家企業、媒體、學會、高校、科研文化機構因為科普共聚一堂。12月18日,由中國科協倡導的“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在京成立。【詳情】

集成電路發展 要借5G、物聯網等產業“東風”

  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制造業基地,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電子信息產業供應鏈的安全性。【詳情】

敲除病虫害基因 讓棉花高產又“綠色”

  看起來深奧的基因,對研究人員們來說,則是一序列具體可觀、實在可操作的明確標的。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棉花團隊傳來喜訊,該團隊在棉花基因編輯系統研究方面取得系列突破,通過實施精准打靶,他們的新系統能成功敲除棉花基因中的“奸細”,為高品質棉花生產保駕護航。【詳情】